刻本发展历史:
元版多用赵孟頫体,明代前期则沿袭元而多用赵体;中期则是仿宋,即仿照前述宋代刻书的硬体,横轻竖重,笔画硬直,结构方整的匠体字;晚期则字形变长。清代康熙、乾隆多写刻本,而硬体则前期基本沿袭明代,后期则字形略为圆滑、小气。
目前我们所见到的《康熙字典》的字头,即是软体的楷书字。逐浪海棠居刻本字是一款仿古的刻本文字,以楷书为表现形式。
创作原则:
勾画,最后收笔上平,尖点切去锐角,符合雕版制作工艺风貌。
横竖交接处,有较尖锐的隼卯结构。
细横,较参照字粗两个单位。
多有切角,每字有1-2笔又保留尖角。
求平和,不要陡峭,有传世其它刻本字,多有勾处收笔峭峻逼人,非良字也。
书刻者,应继承宋明清等雕版特点。其强调笔画有古朴之意,又因人力限制会有一些缺点,如左长右短。
同时结合现代印刷,使之便于识别、易于出版使用。崇古又不拘泥于复古,有道是:所谓:不薄今人爱古人,不觉前贤畏后生。做信息时代最好的刻本字体,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呈现完美结合。
海棠居刻本字,
由逐浪字库团队,历时两年研发,基于2020年3月发布的unicode13标准构建,以gb2312为规范,支持全语言扩展,支持webfont渲染,支持color采色渲染,件专注汉语基础数据元研究与文明基石拓荒者。